AI超级应用时代悄然来临。
作为当下最红的AI公司,OpenAI正在以“日更”的速度,快速迭代ChatGPT在技术和商业化上的无限潜能。上周,该公司再出“王炸”,开放第三方插件,一夜之间从工具进化成平台。
在OpenAI的CEO山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看来,此举部分解除了ChatGPT无法联网的限制。简单来说,这些插件成了ChatGPT的“眼睛、耳朵和大杀四方的武器”,不仅可以获取即时信息,还能联系商家。
因此,不少分析认为,OpenAI引入第三方插件则意味着AI+时代的开启,相当于苹果手机的App Store。更有观点认为,一旦 OpenAI 建立了插件市场之后,就相当于 ChatGPT 有了一台计算机,意义不言而喻。
图来源:网络
而能够率先就被OpenAI选中的第三方公司,自然是其战略思考下,布局生态的重要合作伙伴。澳财投研在已开放的第一批插件名单中,发现了欧洲独角兽Klarna的身影。
这是一家全球领先的零售银行、支付和购物服务提供商。过去几年,Klarna在资本市场颇受欢迎。股东包括红杉资本、银湖、美国泛大西洋投资(General Atlantic)、蚂蚁集团等一线明星资本。
作为OpenAI进军零售行业的试水之一,必须与拥有上亿种零售单品的大型平台对接,才能真正测试ChatGPT在零售应用场景下的可行性,Klarna无疑是最理想的测试伙伴之一。
从AI到支付,这家公司即将迎来涅槃?本文将详细梳理此次双方合作的意义,以及Klarna的商业价值和投资潜力。
OpenAI入局,Klarna营销迎来全新的纪元?
Klarna 2005年成立于瑞典,是全球最大的线上购物平台之一,拥有超过50万个零售合作伙伴和超过1.5亿活跃用户,其全球销售总额已经突破80亿美元。
即便如此,Klarna在发展过程中,仍在不断寻找新的增长动力。自2021年以来,公司通过一系列收购如比价系统、直播平台、动态展示和数字钱包等数字零售技术,试图拓展其市场营销业务。
在澳财投研看来,ChatGPT与Klarna此次合作,形成了很好的互补效应。ChatGPT的出现弥补了线上购物的天然劣势。通过机器人“人性化”的交流,Klarna能够解决消费者在线上购物时,缺少线下导购员“量身定制”服务的痛点。
当消费者对所选商品目标模糊不清时,只需透过ChatGPT向Klarna请求帮助。在一系列的交流后,Klarna将向用户推荐不同的消费选项。如果用户对结果不满意,可以继续向ChatGPT提出“抱怨”,继而获得新的物品推荐清单。通过不断深入的交流,消费者和商家之间最终实现共赢。
这样智能化的购物体验相信能够大大提升线上平台的销售转化效率。显然,OpenAI的加入,则为Klarna开拓市场营销业务提供了最后缺少的“东风”。
图来源:网络
当然,合作并非只有Klarna获利。随着消费者隐私条例的修订,无论是App、浏览器还是网站都不能在未得到用户同意的情况下侦测其浏览和点击习惯,过去精准的营销推送效果大打折扣。这对社交媒体巨头Facebook影响最为严重,其主要营销业务收入大幅下降。
OpenAI想要测试ChatGPT在零售应用场景下的可行性,自然要选具有更加高效营销手段,能够精准定位潜在消费群的互联网应用。以“先买后付”起家,并且累计过亿用户的Klarna是商家和品牌重要的优质获客渠道。
图来源:网络
截至2022年末,Klarna市场营销收入高达1.5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141%。2022年第四季度,市场营销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约10%。
澳财投研认为,通过ChatGPT接口,Klarna能够收集和分析客户的对话历史数据,从中获得有价值的消费者行为数据,进一步帮助商户和品牌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偏好,并做出更好的营销决策。这样的合作无疑会为Klarna的营销解决方案锦上添花,增长潜力可观。
核心指标回稳,Klarna正待涅槃
作为欧洲最具价值的金融科技企业Klarna,回顾其在2022年经历,可谓跌宕起伏。
由于全球通胀高企,央行不断加息,一众高增长且尚未盈利的上市企业出现了大面积的估值回调,相关上市企业股价下跌超过50%。在不利的市场环境以及业绩加大亏损的背景下,Klarna管理层不得不以在去年6月以较低的定价进行融资。
随后受到高利率成本影响,一众小型BNPL企业宣布陷入危机,外界对于Klarna的期望愈发悲观。
不过,最新的全年财报更新却展现出不少亮点,反映出管理层极强的执行力和公司作出改变的决心。
在业务发展方面,公司继续跑赢行业整体。尽管全球电商受到高通胀和高利率环境的挤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萎缩,Klarna 仍然在削减市场营销支出的情况下,通过有机增长实现全年超过 20% 的业务量增长。
其中,在优化盈利能力方面,Klarna采取了不同于以往的市场扩张策略,着重服务于信贷质量更高的消费者,避免了“盲目”获客。自22年6月融资以来,Klarna的坏账率季度性下降,其中第四季度更是降至0.58%。
在业务增长最快的美国市场,年末坏账率已降至1%以下。综合结果显示,2022年全年坏账率降至0.68%,位于行业最低水平。
除了有机增长活跃用户数量外,Klarna还致力于提升用户在App上的使用频次,扩大支付场景和增加消费者粘性。目前,消费者可在Klarna上购买大多数主流品牌产品,预订旅行。为了打破使用场景的限制,Klarna推出了实体消费卡,用户可以在实体商户享受与线上相似的服务。
而值得注意的是,Klarna是通过商家支付的销售提成来产生收入,而不是通过利息费用。即使消费者提前还款,也不会影响企业收入预期。
因此,Klarna的App提供了一次性付清选项。这些功能的升级使得单个用户年度消费频次达到9.8次。用户数量和消费频次都得到了提升,而且Klarna的坏账水平也显著下降,企业第四季度同比增长达到了44%。
在全球科技企业都进行裁员的背景下,自上一轮融资结束后,Klarna也进行了一轮大规模的裁员。这使得该公司人员成本削减,企业下半年的运营支出显著降低。
种种迹象表明,Klarna正在逐渐回归巅峰。如前文所述,Klarna并非新兴初创企业,公司拥有超过10年的盈利历史。自2005年创办以来,企业管理团队一直保持稳定,对于如何领导企业实现盈利拥有相当丰富的经验。
自22年6月融资以来,公司运营层面亏损减少44%。按照当前业务发展趋势,Klarna有望在2023年内兑现重回盈利的承诺。
不惧监管收紧,Klarna或“渔翁得利”
近期,做空机构Hindenburg Research发布了一份报告,指称澳洲BNPL(先买后付)行业的领导者Afterpay的母公司Block存在多项违规行为,引发市场对于该公司和整个BNPL行业的担忧和质疑。
报告中,Hindenburg Research认为Block存在多项违规行为,包括重复注册和虚假身份等问题导致月活账户数量被高估,Cash App“间接”协助犯罪集团“行骗”,用户透过App骗取政府Covid-19补贴,利用漏洞逃避支付收费上限等。
此外,报告还指出Block可能正在接受监管机构SEC的调查,而且存在误导性陈述等问题。这份报告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担忧,导致Block的股价暴跌。同时,这也让监管机构和投资者重新审视整个BNPL行业的发展和监管情况。
图来源:网络
经过对Block事件的理清,澳财投研发现,该公司面临的问题主要与自身监管漏洞有关,与BNPL行业以及Klarna并无关联。事实上,Klarna一直以来以“高于”银行标准实行自我监管,并积极参与监管机构对于规则的制定与讨论。
此外,BNPL行业重要参与者之一Zip(ASX:ZIP)在其年报中提到了澳洲监管机构可能会采取的调整方向,包括加强对消费者可负担能力的测试、规范BNPL产品的广告描述、费用上限以及退款流程等。
监管机构还可能要求BNPL企业持有放贷牌照,并遵守信贷法下的负责任贷款义务,包括对所有申请人进行信用和负担能力检查,以及接受《国家消费者信贷保护法》监管并完全履行负责任的贷款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