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和GPT4已经将OpenAI推向了人工智能的新高度,也可以说OpenAI是新的人工智能阶段的颠覆者。国内外的研究机构和企业开始关注它、研究它、讨论它,试图从技术和体制方面去揭示OpenAI的成功之处。
OpenAI在人工智能的颠覆性成果,让我想到了克里斯坦森的畅销作品《创新者的窘境》。颠覆性的创新往往来源于小的、新型的公司或者机构,而大公司往往由于在既得利益链前变得创新动力不足,大部分成熟的企业更专注于开展延续性技术,在横向扩大规模、挖掘存量,或者在纵向拉长链条、拓展增量,从而保持市场的领先地位。颠覆性的技术以及衍生的商业模式往往是降维打击,甚至越大的公司就越具有这种创新的窘境。颠覆性的创新都是急剧突发的,正如ChatGPT,谁也不知道就是OpenAI这样一个不大的创业公司和团队能发布这样一个影响深远的产品。这种突发性的创新对于一个已经成熟的超大公司,如谷歌,会是一种极大挑战,而这种挑战一般是短时间很难扭转的。因此,谷歌也是如临大敌,启动了一系列举措应对这种突发性颠覆创新可能带来的冲击。
OpenAI的创新核心在于其制度的创新,有人说类似ChatGPT的产品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必然,不是OpenAI发布,就是其他的,但确实是OpenAI加速了其诞生,并定义了通用的人工智能应该是人类最朴素的交互对话形式。OpenAI并没有世界多少世界顶尖的专家,而是依靠一个年轻而具有理想的年轻科研工作者们的富有创新思维的团队,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制度创新之处在于设立了一家名为OpenAI LP有限合伙企业,实际控制方是作为普通合伙人的OpenAI非营利机构,而所有包括微软在内的投资人作为有限合伙人(LP)并不参与OpenAI自身的运营管理。这样公司的发展战略和产品导向完全能够符合公司自己的发展宗旨,而不受投资人的利益追求所左右。
对于大型或者超大公司,解决创新者的窘境可以从两个方面,一个是在内部,创建独立的创新部门或者合伙人机制等,使其摆脱公司固有的发展束缚去大胆创新,另一个是在外部,建立或者投资一个完全创新型企业,比如微软和OpenAI。像微软这样的超级企业,一方面内部会成立研究院之类的前沿研究部门去专注创新理论和技术,另一方面他也投资像OpenAI这样的新型创业公司,这无疑是一种解决创新者窘境的双重保险。
OpenAI的成功,也使得国内很多创业者开始思考和学习,在制度和技术上组建国内的对标公司,目前不多但是值得关注。
最早的莫过于原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2月13日发文组队“中国OpenAI”的动态,设立北京光年之外科技有限公司,出资5000万美元,并表示,他个人不占股份,资金占股25%,75%的股份用于邀请顶级研发人才,且初始招聘轮也是只招研发。从OpenAI的成本来看,光年之外的体量还是相对较小,尤其是OpenAI已经拉高了成本预期。创新是很难完全模仿而来,希望光年之外能够在借鉴之上,结合我国创新创业的国情能够有所突破。
来源于网络
今日,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在朋友圈宣布亲自筹组Project Al 2.0,引起极大轰动,其宗旨是致力打造Al 2.0全新平台和Al-first生产力应用的全球化公司。李开复在朋友圈写到,“ProiectAl2.0不仅仅要做中文版ChatGPT。我认为 A1 2.0 不仅仅是个高能聊天工具,也不仅仅是图文创作的 AIGC生成”。新公司已经开启团队组建,首批广召大模型、多模态、NLP、AI算法工程与研究、分布式计算/Infrastructure 等方向的顶级人才,新公司期权由新团队绝对主导。李开复的加入,是否会带来中国版的OpenAI拭目以待!
来源于创新工厂官网
虽然看到国内一些积极的行动,但是本人还是存在一些保留性意见:
OpenAI建立了方向性的颠覆性创新,而国内目前公布的往往还是对标和追赶;
无论是光年之外还是Project Al 2.0,毫无疑问王慧文和李开复的资本号召力,但是无论如何其都是一个盈利性公司,对于完全创新技术主导,前期会大量烧钱的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其延续性如何值得关注。
无论如何,这条路都是具有重大意义而又充满艰辛的,但愿我国能够走出一条披荆斩棘之路,勿要让通用人工智能成为我国科技发展“卡脖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