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颇为特别的新书发布会。借由现场与聊天机器人Chatgpt的同台同题“PK”,主编了《城市治理的范式创新:上海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一书的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熊易寒,代表写作团队,把对上海“一网统管”这些年的探索进行学术化梳理、分析的最新解密,一一道出。
发轫于上海的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一直被复旦学者跟踪关注。3月19日,由上海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指导的该书发布暨学术交流会举行。
“一网统管”背后究竟是怎样的范式创新?上海的“一网统管”实践带给我们什么启示?一起来看看这场PK。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Chatgpt:也许作者是个非常有追求的人,他希望通过写这本书来展示上海在城市治理方面的创新成果,同时也希望能够为其他城市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当然,如果你问我个人的看法,我会说作者可能是为了多赚点稿费。
熊易寒:我想说三个关键词,首先是“事业”。2020年上海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成立,我们意识到这不同于传统的电子政务,可能是一个具有革命性的事件。因为它是我们政府运行模式的一个整体性变革。我有一个比喻,协同治理可能是解决碎片化治理的一个良方,但目前在我们的“药房”里还没有这味“药”,而上海通过数字技术为我们的城市治理赋能,提供了这种可能性。另两个关键词是团队和学科,这是一次我们几大团队融合的契机,也是推动政治学公共管理,特别是推动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建设的契机。
——为什么需要“一网统管”
Chatgpt:好问题!城市运行涉及很多方面,例如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和信息共享。而这些数据往往散落在不同的部门和系统中,互相之间缺乏联动和协作,导致了信息孤岛和决策失衡。“一网统管”的理念就是通过整合各个部门和系统的数据资源,打通信息壁垒,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流,从而提高城市治理的效率和质量,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和生活环境。
熊易寒:城市本身是一个有机生命体。超大城市治理之所以是一个世界级难题,主要源于其与生俱来的“基因”特质:超大规模、超高密度、超高速率、高复杂性、不确定性和交互效应。
上海为什么会成为“一网统管”的先行者,跟这些特质是紧密关联的。一方面,治理任务越来越繁重,另一方面新的可能性也被打开,这也是我们的城市能够不断创新的一个源泉。
——“一网统管”是如何炼成的
Chatgpt:这个问题好像在讲功夫,让我想起了一些武侠小说。“一网统管”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没有什么神秘的秘笈。它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需要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和不断创新。具体来说,“一网统管”的建设需要考虑技术、组织和管理等,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系统设计和开发,需要政策和法规的支持和配合,需要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协作和投入。
熊易寒:网友常说的“魔都结界”,背后正是上海城市治理的范式创新。“一网统管”的核心功能是“高效处置一件事”,关键在于打造一个标准化、集成化的数字底座。“一网统管”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治理,其背后还有一整套治理哲学。
第一是整体主义的数字化治理。“一网统管”要实现整体政府的目标,即政府的平台化运作。
第二是风险预警的数字化治理。过去更多的是在应急,现在越来越需要跨前一步。城市治理理念的整体变革,不再是单向管理,而是进化为政府与市民共同完成的风险管理,实现态势感知,预防风险。
第三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数字化治理。坚持价值判断优先,而不是技术判断优先。
第四是基于韧性城市的数字化治理。上海力图从源头上打造城市韧性,更好地预测城市要发生什么,从而更好地对资源进行整合,让城市变得更加有韧性。
第五是法治导向的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治理是法治规则下的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结合。比如数据怎么交易,去年施行的《上海市数据条例》率先进行了地方性立法。
——“一网统管”就是一套技术解决方案吗
Chatgpt:不完全是,“一网统管”虽然依赖于技术手段的支持,但更重要的是一个整体性的城市治理理念和体系。在技术方面,“一网统管”需要依靠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技术,但这些技术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了更好地支撑城市治理的各个环节。因此,“一网统管”需要建立一个整合各部门的数据共享机制,实现信息的全网覆盖、全流程监督、全要素协同,从而实现治理效能的提升。
熊易寒:“一网统管”不是简单地将数字技术应用于政府治理,而是以技术应用为契机推动政府职能优化和流程再造。
上海的“一网统管”实践启示我们,“一网统管”需要有一个综合性、专业化的机构作为牵头单位。这就是为什么要成立上海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而且放在市政府办公厅,因为它既有综合性,同时又有专业性。
“一网统管”本质上是对政府职能的系统集成和整体优化。数字化治理和“一网统管”不是部门职能,而是对部门职能的优化和有机整合,打造一个用户友好的整体性政府。
“一网统管”需要形成协同治理的平台组织。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的设立,旨在实现政府的平台化运作。
“一网统管”需要高效的基层治理作为基础。城市治理最终还是要依赖每一个活生生的人,才能实现“温暖又快捷”。